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效标识产品目录(第五批)》及相关产品实施细则。规定自2010年3月1日起,所有在中国大陆生产、销售和进口的相关产品必须标注能效标识,所有低于能效等级5(或3)的相关产品不得在中国大陆生产、销售和进口。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管理,将使低能效产品彻底失去市场。
能效标准越来越严格。
2004年起,我国正式规定了能效标识制度,采取“企业自行申报+备案+社会监督”的实施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了解,能效标识是指贴在产品或其最小包装上的信息标签,用于标明用能产品的能效水平和能耗情况,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便于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将能效与产品价格、可靠性、便利性等特性一并考虑,帮助消费者选择能效更高的产品。能效标识的使用有利于引导社会消费行为,促进节能产品的销售,推动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
业内人士认为,实施能效标识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节能管理的重要举措。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节能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能效水平,是有效途径,也是规范产品市场、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我国耗能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客观要求。对提高用能设备能效,增强消费者节能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公告首次涉及已实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细则的修订。家用冰箱作为首批实施能效标识的产品,实施四年多来,产品的能效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产品的能效标准也有了升级和修订。考虑到能效标准是实施能效标识的重要技术依据,家用冰箱能效标识实施细则也进行了修订。
该目录的发布,继续扩大了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用电器和工业产品领域的实施范围,再次扩大了能效标识的产品实施范围,特别是在工业产品领域。在之前实施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产品的基础上,扩展了交流接触器和容积式空气体压缩机产品。截至目前,我国已陆续发布了五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及实施细则,共计19类产品,涉及家用电器、空空调制冷设备、工业产品、照明电器、办公设备等领域的用能产品。
低能效家电失去市场
在能效标准方面,家电的能效备受各界关注,低能效家电在国内逐渐失去市场。
中国家电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家电生产的制造基地,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造,但一直没能成为世界家电强国。原因是我们的节能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
据统计,我国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另一方面,能源的缺乏和高消耗也为中国节能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调查显示,高达84.11%的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特别关注产品是否节能,这使得我国家电消费整体升级,有利于家电巨头。
以目前市场上热销的产品技术来看,空调制因为采用了DC变频技术,更加省电高效;冰箱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高效压缩机技术和变频技术;节水滚筒洗衣机更多了,这些基于节能技术开发的产品,现在和未来都将成为主流。
对此,家电专家鲁剑波认为,家电企业必须加大节能技术的投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才能生产出更先进、更节能的产品。自2004年制定能效标准以来,我国家用电器取得了显著的能效节约。能效标识制度实施四年多来,在节约能源、鼓励节能技术创新、培养节能消费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能效标识实施4年多来,累计节约用电9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约3000万吨标准煤。这对于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节能降耗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教育了大众,能效标签也逐渐深入人心。
低能效家电逐渐失去市场。过去,一些企业仍然生产低效率的家用电器,如低效率家用电器,仍然销往国外市场。但随着对全球能源消耗问题的关注,美国等国家逐渐开始杜绝低能效家电的进入和使用,这也使得低能效家电在全球失去了竞争力,逐渐被市场淘汰。
目前,能效标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一项极其重要的节能管理措施。目前,平板电视、机顶盒、计算机、打印机、微波炉、制冷展示柜、电源变压器等产品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已经开展,计划于2010年下半年发布。远期目标是覆盖40多种用能产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